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指導,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和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共同主辦,以“踐行優秀地質文化,助力新一輪找礦突破”為主題的2024年地球科學與文化研討會10月17日在山西運城舉行。
研討會現場(張展銘 攝)
會議落實2024年全國地質調查工作會議有關地質文化建設的要求,共續傳承優良傳統,推進新時代地質文化建設,助力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研討會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文獻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李幫主持。會議現場,全體人員合唱《勘探隊員之歌》,山西省地質勘查局二級巡視員、地質工會主席李軍洲,山西省運城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薛永琦, 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巡視辦主任趙奇分別發表講話。山西省地質勘查局黨組書記、局長彭東曉參加了研討會。
會上,中國礦業報社原副社長、總編輯趙臘平講述了我國地質文化的發展歷程;山西省地質勘查局文學藝術委員會秘書長毋世朝做了《用形象生動的藝術形式,挖掘地質文化的活水源頭》的報告;中國地質調查局軍民融合地質調查中心辦公室干部謝威報告的題目是《黃金精神與新時代地質特色文化建設的探索實踐》;中國地質調查局沈陽地質調查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王建恒圍繞踐行重要回信精神——傳承“愛國奉獻、 開拓創新、艱苦奮斗”優良傳統展開講解;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史研究所副所長胡偉偉講述了抗戰期間西北地質機構的創建;最后,山西省地質勘查局二一四地質隊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愛武做了《薪火傳承地質精神、全力講好時代故事——以文化軟實力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驅動力》的報告。與會的專家們依次就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交流發言。來自地質行業單位和高校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部室和局屬單位的專家及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后部分參會的專家學者們赴功勛紀念碑及銅礦峪實地學習交流。
垣曲中條山銅礦峪(楊子龍 攝)
中條山麓的地質功勛紀念碑(梁鑫 攝)
本次研討會在運城召開有著特殊意義。中條山是新中國地質事業開局起步的重點地區之一。1953年春天,214地質隊的前身——華北地質局143勘探隊數十名地質隊員來到中條山,拉開山西銅礦勘查的序幕。三年以后,即1956年7月,中條山銅礦峪銅礦資源最終地質勘探報告得到國家儲委的批準,新中國第一個大型銅礦被找到,國家迅速建立中條山有色金屬公司,中條山銅礦資源得到大規模開發,從而為新中國工業建設做出重大貢獻。此后在中條山銅礦峪及其外圍十多個礦區繼續開展工作,214隊為國家提交400多萬噸的純銅儲量,并被地質部授予“功勛地質隊”的榮譽稱號。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在中條山麓,為地質工作者樹立起高大雄偉的紀念碑,以表彰山西地質工作者的卓越功勛。
勘探人(齊聞生 攝)
地球科學與文化研討會自2005年以來,已成功舉辦12屆,已然成為全國地質行業頗具影響力的地質文化盛會。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75華誕,恰逢山西省地質勘查局建局70周年。70年來,一代代地質工作者,跋山涉水,風餐露宿,在山西這片土地上,探明69種礦產資源儲量,牢牢奠定了山西礦產資源和礦業大省的地位。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