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教育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基礎,教育部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舉措,推進科學教育落地生根。近年來,濟寧學院附屬中學以高度的教育自覺,立足“儒雅教育”特色,加快學生科學創新素養的實踐研究,構建了“三融三創”科學教育培育體系,切實在教育“雙減”中做好科學教育“加法”。

融通校園環境,創新工作機制,營造科學教育氛圍

走進濟寧學院附屬中學,體育場上學生正盡情揮灑著汗水,整潔的科技樓掩映在綠樹紅花中,充滿科學元素的教室里是孩子們一雙雙求知探索的眼睛。朝氣蓬勃的學生、濃厚的學習氛圍、多彩的創新實踐令人印象深刻。

高點定位,融通組織框架,優化機制,為科學教育健全系統思維。濟寧學院附屬中學以科學育人目標為統領,強化學校頂層設計,組建以校長任組長的科學教育領導小組,以學科主任為主干的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以科室和級部為雙主體的服務架構,統整和優化適配校情、學情的科學教育資源,構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的“三融三創”培育體系,確?茖W教育有序推進。

精心打造,融通硬件建設,營造環境,為科學教育提供系統場域。校園墻壁、宣傳欄、道旗、浮雕及教學樓走廊內外,全面展現科學元素,彰顯科技創新的文化氣息?茖W化擴展多功能科技活動室,活動室設置實作功能區、成果展示區、情境感染區三大區域,興建包含比特實驗室、無人機、機器人、智能制造、3D打印、開源硬件等項目的綜合性創客空間,滿足學生多樣化需要。學,F已配備科學實驗室39間,滿足“應開必開”的實驗活動需求。

融合科學課程,創新教育方法,豐富科學教育內涵

學校立足“儒雅教育”特色,尊重學生多元化的需求,制定了科學課程融通實施的校本化方案。在學校研發實踐的“致雅·成長”課程體系中,全程貫通“科學+”子課程群,分年級開展以科學探究為主題的課程,挖掘學科中科學元素,融合“科學+”精準施教。如“科學+數學”課程落實“大數學家”科學家精神培養;如“科學+藝術”課程“數字創意與設計”、基于STEAM理念的“科學+實踐”項目式融合課程“學創·扎染”……以此建成縱向銜接、橫向關聯、螺旋上升的校本科學課程資源體系。

學校注重人工智能技術和科學教育的深度融合,加強數字化技術在課堂中常態化應用。教師以行為問題為導向,采取互動式、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的培養。在“1+3+5X”單元教學理念下,積極培育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在跨學科教學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學生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的有機結合,重視創新能力的延展,以實現學科全面育人的理念。

融匯各種資源,創新教育平臺,拓展科學教育外延

學校配齊科學教育教師,及時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提供師資保障。把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請進來”,特別是前沿的媒體技術和智能科技,涵養教師科學素養,孵化科學教師隊伍。以課題科研的形式推進科學教研活動深入發展,提升層次和實效,完善科學教師能力提升體系。

學校把科學教育與社會大課堂有機銜接,融通校內外科學教育資源,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打造“第二課堂”。與市科學技術協會、市科技館、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等社會主體,聯合創建哺育學生科創種子、協同創新實踐基地,拓展學生科學探究、科學實踐場域。如在“2023全國科普日”活動中,學生走進濟寧科技館,開展主題為“探索物理奧秘,啟迪科學夢想”的研學游活動。

學校堅持培養全面型人才,融通校內外多彩科技活動,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豐富實踐平臺。學校以科技節為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項目化探究活動。無人機表演、科技大篷車、撲克牌“搭塔”比賽、3D打印制作大比武等活動,激發了學生科學興趣,掀起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潮。同時積極組織校外科普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探索、實踐、啟智、創造的平臺。

“三融三創”,同向發力,創造出一個優質的“大科學教育”生態圈。多名學生在省市級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等科技競賽活動中榮獲一、二等獎;多位教師在省市級實驗教學優質課評選活動中獲一等獎;學校榮獲“首批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校”“山東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先進單位”“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單位”“濟寧市首批中小學創客空間示范!钡葮s譽。(王小亮)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