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立足新起點,奮進新征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了到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擘畫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美好藍圖。從藍圖到現實,各地銳意進取、真抓實干。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2024年開春之際,央廣網特別策劃推出《實干·2024》系列報道,多維度聚焦各地新氣象、新作為、新突破和新展望,振奮龍馬精神,共同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央廣網天津3月24日消息 從天津西站乘上西行的高鐵,不到1小時,便到達河北省雄安新區。在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天津電力設計院雄安新區分公司一處項目工地,設總工程師張聶鵬正在和同事們規劃著這里的未來。

“多虧了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便利,我家的‘三城’生活才能如此美滿。”張聶鵬說。公司總部在北京、家在天津、項目在河北省,這樣的“三城”生活,對于諸多如張聶鵬般的追夢者來說已是常態。早春三月,放眼津沽大地,無數往返于三地之間的追夢者,正匯聚出一幅“津津有味”的壯闊畫卷。

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希望天津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為戰略牽引,勇擔使命、開拓進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津篇章。

在2024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京津冀”一詞出現了12次;在天津市“十項行動”中,“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行動”一馬當先。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的重要時刻,立足新的奮斗起點,天津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抓緊抓實當前各項工作,為實現全年既定目標開好局、起好步。

路網“聯”通三地 “鄰里間”變成“一家人”

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的重點領域之一。十年來,天津牢牢把握交通的基礎先導條件,著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成果正更多更好地惠及三地人民。

2023年12月18日,津興城際鐵路開通運營,成為京津間第4條高鐵通道,并首次開行雄安至天津、雄安至唐山的跨線高鐵列車。“這條鐵路也是繼津保鐵路后,又一次將唐山、天津和雄安新區緊密連接起來,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提供了更有力的高鐵運輸支撐。”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客運段津秦車隊列車長劉新新說。

2023年,京津城際迎來15歲“生日”,工作人員展示紀念票(央廣網發 楊寶森 攝)

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區域內高鐵總里程已達2624公里,實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通達。高鐵拉近了城與城之間的距離,更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三地百姓通過“軌道上的京津冀”實現工作、生活的“同城效應”。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不僅方便了我的日常生活,還讓我們企業能常駐、深耕雄安新區的電力業務,挖掘了企業潛力。”張聶鵬說,他們也將咨詢設計工作深入到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多個方面,包括京唐、津保高鐵鐵路牽引站電源,京雄高速等骨干交通網絡的路燈以及沿途電力線路遷改。

“未來我們也將立足天津,同時廣泛輻射京津冀地區,做好一系列重點能源電力規劃、設計、勘察、咨詢、總承包等工程,積極為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重大戰略作出貢獻。”張聶鵬說。

張聶鵬(左)和同事在雄安新區容東片區輸變電工程現場(央廣網發 趙紫東 攝)

與“軌道上的京津冀”蓬勃興盛同步,天津在公路、航空、港口等方面也持續發力。2023年,天津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已達1358公里,互聯互通公路網越織越密;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全球第八,貨物吞吐量達55881萬噸;天津濱海機場執行客運航線達181條,旅客吞吐量1847.3萬人次,區域樞紐機場功能持續加強……2024年,天津與北京、河北“三向奔赴”的故事仍在繼續。

2024年2月26日,天津市寶坻區43個大項目、好項目集中簽約。寶坻區于2022年12月步入高鐵時代,以京唐城際鐵路為媒介,該區首倡與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唐山市共建“京東黃金走廊”,不斷加強產業、教育、科技、人才等協同協作,推動“黃金走廊”產出“萬兩黃金”。

來往于三地的乘客匯聚寶坻站,使這里成為“京東黃金走廊”上的關鍵節點(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現如今,天津與北京、河北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堅持規劃同圖、建設同步、運輸一體、管理協同,為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和區域空間優化、產業鏈重構、資源要素高效流動、人民群眾便利往來提供了堅強保障。

下一步,天津交通運輸部門將繼續加快京濱城際鐵路南段、津濰高鐵等路網建設,推進開行武清、寶坻等至京冀毗鄰區跨省公交、定制快巴;創新推進政策、機制、信息共享,強化區域交通應急聯動,打造共建共管共治的交通運輸一體化治理格局。

“同時,我們將進一步提升以天津港為核心、河北港口為兩翼的世界級港口群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鞏固天津機場區域樞紐地位,提升國際航空物流能力,努力打造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說。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十年同心,協同發展,京津冀交通網越織越密,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現實。

文化“戀”聚三地 八方游客共賞一城“煙火”

乘著京津城際列車來到天津西北角吃早點,上午漫步五大道感受歷史底蘊,下午聽一段相聲捧腹滿場,晚上乘著海河游船打卡“天津之眼”后,再買一張高鐵票返回京冀……一場說走就走的“CityWalk”(城市漫步)成為許多驢友的選擇。

“正好最近升溫了。趁著周末,我帶著媳婦去海邊轉了轉,買了些海鮮,還在海邊摸摸蝦和魚。”從河北省石家莊市自駕來津的張先生說道,他們接下來還要去“天津之眼”看一看。

像張先生這樣趁著周末和假期來天津的外地游客不在少數。數據顯示,2024年春節假期天津外埠游客675.49萬人次,占比48.8%。其中,京冀游客占比近四成。

緊鄰海河的古文化街,是天津的標志性景區(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便利的交通、優質的產業、獨特的市井文化,這些別致的標簽不斷將“津”名片擦拭一新。步入位于南開區的古文化街,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繁華的古代市井街巷——沿街而建的傳統商鋪古色古香,特色手工藝品和小吃琳瑯滿目,耳畔則不時響起“呱嗒呱嗒”的快板聲和商販的叫賣聲。

“我們的傳統手工麻花、栗子糕等產品過年期間銷量非常好。”還沒細說,天津市桂發祥十八街麻花店員沈鳳蘭又去忙著招呼顧客。作為天津最早的民俗、文化、商貿聚集地,古文化街內聚集了26家國家級、省市級老字號、非遺店鋪,成為游客尋找天津味、民俗味、文化味的承載地。

街內的桂發祥、果仁張、泥人張、楊柳青年畫店等成為游客日常“打卡地”。古文化街管委會介紹,農歷龍年春節8天假期里,古文化街客流量超過180萬人次,文旅市場“熱辣滾燙”。

一城煙火一城人,河海交匯之地的天津為打造“國內一流旅游休閑度假城市”探索著更多可能。每逢節假日,夜場大型焰火無人機表演便在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上演。

“焰火無人機表演場場超萬人觀看,最高峰同時在場觀看人數近1.5萬人。”據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策劃宣傳部經理賁天琦介紹,2024年春節假期,主題公園游客量達12.5萬人次,較2023年同期增長超6倍;收入較2023年同期增長超5倍,再創歷史新高。

天津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夜場大型焰火無人機表演(央廣網發 吳曉晨 攝)

引人氣、聚財氣、振士氣,甲辰龍年伊始,天津文旅就取得了“開門紅”。2024年春節假期,天津共接待游客1383.9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23.45億元。游客人次相較2023年近乎翻倍,旅游收入近乎翻兩倍。天津成為南方居民前往北方的十大熱門目的地之一;在華北地區周邊游熱門目的地統計中,天津位居第二。

一切都是雙向奔赴的結果,“我們統一策劃、統一包裝,組織‘十百千’文旅活動,推出十大暖心寵粉行動。比如在三站一場專門開通旅游專線,打通和景區之間的最后一米;市屬的幾大文博場所春節期間延遲開放至晚上10時。”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于鵬洲表示,這些雖然都是點滴的小事,但都是關系到游客體驗感和滿意度的大事。

漢服愛好者在天津桃花堤打卡拍照(央廣網記者 韓雨晨 攝)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沿著春的氣息,天津又開啟了一場與春天的約會。“春風十里 天津等你”春季文旅活動火熱開展,10大熱門推薦、90項重點活動、60個賞花點位,為廣大游客提供一場視覺、聽覺和味覺盛宴。

堅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潤城、以文興業,“把天津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目標一直在于鵬洲的心中回響,堅持“串珠成鏈、連線成片”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天津文化資源“富礦”,講好天津故事……天津文旅正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確保見行見效、善作善成。

創新“鏈”動三地 聚力共繪產業發展新藍圖

離開古今交融的“津城”里巷,一路向東向海,來到躍動著實干熱情的“濱城”,這里可以更多地觸摸到“未來”。

作為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天津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動能加快形成,在天津濱海高新區,“中國信創谷”吸引千億級信創產業集群,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不竭動力。“十四五”時期是數字中國建設關鍵期,信創作為數字化升級的“發動機”,正駛入發展快車道。

俯瞰“中國信創谷”(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迎著新一天的朝陽,openKylin(開放麒麟)社區的工程師們進入數字世界,在代碼的海洋中“乘風破浪”,為構建桌面操作系統頂級開源社區而努力。

“基于Linux的桌面操作系統,大部分基礎功能和基礎庫多被國外技術廠商所掌握。”麒麟軟件有限公司終端研發部副總經理張超說,為了打贏這場技術攻堅戰,團隊逐個模塊進行深入研究,并依托京津冀區域豐厚的創新資源,啃下了這塊“硬骨頭”。

目前,加入openKylin社區的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超過400家,涵蓋千行百業,用創新“火花”照明前行方向。2024年初,“openKylin1.0”被評為“2023年度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張超和同事在討論研發工作(央廣網記者 褚夫晴 攝)

與工程師們一起爭分奪秒的,也有“中國信創谷”地標大廈的建設者們。大廈建成后,將吸引麒麟、飛騰等信創企業和眾多科創機構入駐,加速形成信創產業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的戰略引擎。在領軍企業的帶動下,天津的“中國信創谷”產業規模超過800億元,信創產業生態企業超過1000家。

以“信創產業”為引領,天津為新質生產力注入了新質“驅動力”。南開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杜傳忠表示,信創產業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重要新興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產業載體。近年來,天津發展信創產業成效顯著,并對其他產業產生賦能帶動效應,為天津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快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天津渤海化工集團正立足傳統化工制造業和鹽業的基礎,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給予了我們新要求、新使命。”天津渤海化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田云生介紹,該集團還在鹽田水面上建起了光伏發電設施。

“2023年底,我們全年的‘綠電’發電量達到14億度,相當于天津市全年用電量的4%左右。”田云生說。

鹽田水面上,光伏正在生產“綠電”(央廣網記者 周思楊 攝)

找尋“新”招法,堅守高“質”量,是天津工業的不斷求索。截至2023年末,天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均突破1.1萬家;天津雛鷹、瞪羚、科技領軍企業分別達6230家、460家、343家,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力軍。

天津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尹繼輝表示,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天津正加快構建“1+3+4”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建設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提供產業支撐。引育科技型企業累計達到15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各新增1000家,新增單項冠軍企業20家、“專精特新”企業500家……2024年,天津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以產業煥新推進轉型升級,不斷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立足十周年新起點,持續在機制、平臺、途徑、共享上找抓手求突破,拓展三地合作廣度深度,形成更多協同發展的新成效。”2024年天津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在取得更多成果成效上展現新作為。

深化協同勇爭先,再譜新篇看“津”朝。站在新征程的起跑線上,天津闊步向前,奮力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局面。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宮歆慧

統籌:陶玉德

記者:張強 褚夫晴 韓雨晨 周思楊

視頻:褚夫晴 韓雨晨 周思楊

編審:張潔 李紅笛

編輯:周思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