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新時代畫卷氣吞山河,新征程篇章氣勢恢宏。連日來,津沽大地正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由天津市委網信辦指導、央廣網天津頻道策劃推出的《踔厲奮發看“津招”》系列報道,將集中展現天津各地、各部門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實際行動,感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澎湃動力。

央廣網天津12月19日消息 鹽,自古以來便被尊為“百味之祖”“食肴之將”“國之大寶”,后又被視為“工業之母”。中國的鹽業歷史悠久,僅在天津地區,有記載的鹽業生產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后唐的“蘆臺場”。鹽業和漕運是古代天津城市的兩大經濟支柱,如今,天津渤海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渤化集團“)正立足傳統百年化工制造業和千年鹽業的基礎,不斷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轉型發展,打造著天津化工行業的靚麗新名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構建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一系列的產業增長級,并提出了關于發展要安全的有關要求。這些內容都印在了渤化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田云生的心中。“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之后,我們在全集團范圍內組織了一次大討論,并以‘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對標標桿水平、爭創國際一流的企業集團’為主題,開展了一場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活動。”據田云生介紹,渤化集團每年向市場提供超過一千二百萬噸的產品,其中涉及兩千多個牌號。在經過大討論之后,渤化集團確定了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向新能源、新材料方面轉型發展的規劃,并將在未來十年中,從綠色轉型、安全發展、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四個方面持續發力。

踐行“兩山”理念 五十億度“綠電”驅動低碳引擎

為做好低碳發展、綠色轉型的工作,渤化集團率先做出三次“大動作”——集團公司29套生產裝置和1000多臺電機進行技術改造、大沽化工廠四臺燃煤機組進行關停、永利化工燃煤機組進行“綠電”替代改造。改造完成后,渤化集團每年可節省用電量三百六十萬度、節約煤炭用量七十多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超過四千噸,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在改造工作的基礎上,渤化集團還與多家大型央企合作,在鹽田水面上建設光伏發電設施。“到2023年底,我們全年的‘綠電’發電量將能達到五十億度,相當于天津市全年用電量的4%。我們每年能用掉三十億度‘綠電’后,還有二十億度的‘綠電’能夠提供給市場。”田云生說道。

守護居民安全系數 “兩化”搬遷作貢獻

作為傳統化工企業,渤化集團深知“安全發展”的重要性。2021年1月30日,天津市全市矚目的“兩化”(渤天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大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遷按下啟動鍵。這一搬遷工作不僅為天津市濱海新區騰出了巨大的城市發展空間,也為老百姓安全幸福系數的提升作出了貢獻。

如今,搬遷后的新工廠已經在南港工業區順利投產,也更加有利于渤化集團對產業鏈重新進行梳理,進行延鏈、補鏈、強鏈等工作。曾經需要多個分廠、十幾個工種來干的工作,如今一個廠區則可實現“一條龍”,一個千億級的現代高端石化產業集群正在這里逐步成型。

創新破解“卡脖子”難題 化工產業助力“網絡強國”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這是未來的方向。”據田云生介紹,渤化集團用十年的時間研發了氫氟醚的產品,將很快投入市場。“氫氟醚產品是大數據互聯網行業中優質的冷卻劑,這項工作實際上就是踐行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網絡強國’理念。”

與此同時,渤化集團研發的丙烷脫氫催化劑也已進入突破攻關的重要時刻。在研發完成后,國內的二十多套丙烷脫氫裝置的催化劑,將徹底擺脫國外的產品,可完全使用渤化集團的催化劑進行替代,解決“卡脖子”的問題。

“此外,我們也在研發可降解塑料的關鍵技術。這項技術突破之后,將為國家可降解塑料的發展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田云生說道。

發展循環經濟 “海水+陽光=綠色”

據了解,在“綠電”發電工作的基礎之上,渤化集團還有一項“絕招”——

“我們將南港工業區海水淡化后產生的廢濃鹽水引入傳統的鹽田,經過物理降解之后,再送入傳統的氯堿工廠,結合‘綠電’生產出燒堿和PVC(聚氯乙烯)產品。”田云生表示,按照這個理念,渤化集團將來的燒堿產品和PVC產品,實際上就是用海水和陽光制出來的,是完全綠色的產品。

未來,渤化集團將繼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立足于傳統的基礎化工產品,向新能源、新材料方向轉型,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對標標桿水平、爭創國際一流,擦亮“老字號”的新名片。

策劃:張強

統籌:褚夫晴

記者:周思楊

見習記者:韓雨晨

視頻:實習生李駿宇

編輯:周思楊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