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認為,真空包裝的食品不容易壞,但事實卻是:如果食品被真空包裝后不冷藏/冷凍,那么比不抽真空更危險。
真空包裝是一種“氣調保鮮”工藝,同類的還有充氮氣。食物的變質與氧氣密切相關。一方面,油脂在有氧環境中發生氧化,會產生“哈喇味”;另一方面,食物中好氧細菌的增長,可導致食物腐壞。
抽真空能消除食物中的氧氣。通過抽真空,油脂的氧化就被抑制了,好氧細菌的生長也被抑制了,食物則可以更長時間地保持“不變”的狀態。但是,這個“不變”只是視覺和嗅覺方面的。自然界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細菌,有空氣的時候,好氧菌能夠蓬勃生長,厭氧菌被抑制;抽真空之后,好氧菌被抑制,厭氧菌則如魚得水。厭氧菌的生長雖然不會讓食物出現變酸、變臭、變黏的現象,但它們卻能夠產生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肉毒梭狀芽孢桿菌,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存在,比如蔬菜、魚類、肉類和禽類中都可能出現,它本身危害并不大,也不算頑強,常規的烹飪方式足以殺滅它們,但它的可怕之處在于能夠形成芽孢。芽孢很頑強,中性條件下能在沸水中堅持幾個小時,等到條件適合(常溫、無足夠防腐劑、非酸性),它們就能夠生長起來,并產生肉毒素,而肉毒素應該是毒性最強的生物毒素了,致死劑量在微克量級。
食品工業中如何避免肉毒素中毒?肉毒桿菌廣泛存在,肉毒素也很毒,但實際的中毒案例并不多。原因在于,一般人在家做飯或者在餐廳、食堂吃飯,多數都是現制現吃,不會給肉毒桿菌繁殖的空間;而工業生產中只要遵守規范,也不難避免。簡單說,食品工業中避免熟食中產生肉毒素的基本工藝包括以下幾項:
一是低水分食品,比如堅果、餅干之類,水含量極低,不會長細菌,用真空包裝抑制氧化,也不會產生肉毒素;二是高酸食品,當pH值低于4.6,一般烹飪的加熱條件就能殺死肉毒桿菌芽孢,也就不會產生肉毒素;三是中性、高水分的熟食,可以加防腐劑,比如火腿腸里加亞硝酸鹽,可以高效地抑制肉毒桿菌,也就不會產生肉毒素;四是中性、高水分的熟食,真空(或者不真空)包裝,在冷藏/冷凍條件下保存,靠低溫抑制肉毒桿菌生長,也不會產生肉毒素;五是中性、高水分、無防腐劑食物,經過超高溫加熱后在無菌條件下封裝,通過超高溫(135℃以上)殺死肉毒桿菌的芽孢,在后期也就不會長出肉毒素;六是中性、高水分、無防腐劑食物,通過罐頭/軟罐頭包裝,通過高溫(不低于121℃)、長時間(20分鐘以上)加熱殺死肉毒桿菌,之后常溫保存也不會長出肉毒素。
通過正規渠道購買的即食食品基本都能滿足這些條件,而在許多“私房美食”“農家美食”“地方美食”等小店中,基本無法滿足以上工藝,這些食物如果是當天做當天吃,也不會出現肉毒素,而如果把熟食進行真空包裝,再通過物流發送,就符合了“常溫、無氧、無防腐劑”的肉毒桿菌發作條件,產生了中毒的可能性。
簡單說,將熟食進行真空包裝是有意義的——真空可以更好地保持風味和口感。但是,抽真空之后,更需要進行冷藏,否則安全風險就更高了。在嚴格的食品安全規范中,只經過常規烹飪加熱的食物,在烹飪結束到放入冰箱冷藏室的間隙不應超過4個小時;而如果進行了真空包裝,那么這個時間是2個小時。
(作者系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 云無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