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FOF(基金中基金)由于產品清盤、頭部基金經理離職等動態成為行業焦點。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8月13日,今年以來已有11只FOF宣布清盤,8月以來已有多只FOF觸發清盤預警。此外,FOF基金經理“清盤式”卸任的案例接連出現,其中不乏管理規模曾經達到百億元的頭部FOF基金經理。
FOF一向有基金專業買手的美譽。回溯公募FOF一路跌落神壇的過程,業內人士總結說,一方面,權益市場長期震蕩是FOF規模萎縮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早期部分FOF產品在實際運作中沒有按照投資基準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行業口碑受到了一定影響。并且,很多FOF基金經理所謂的資產配置只是做輪動策略,缺乏宏觀研判與統籌,導致FOF相較于其他類型基金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雖然目前市面上FOF產品線的定位還不是特別清晰,但業內共識是要根據投資基準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此外,FOF需要找好產品定位,優化考核標準,將不同產品的定位差異化,形成不同特色。FOF的特點是分散投資和大類資產配置,未來FOF領域也應該圍繞這兩點進行創新。
清盤預警頻發
8月13日,恒越基金披露了恒越匯優精選三個月混合(FOF)清算報告。該發起式產品成立于2021年7月16日,基金合同生效滿三年后,資產凈值低于2億元,觸發基金合同約定的合同終止事由,合同自動終止,且不得通過召開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方式延續。
值得注意的是,恒越匯優精選三個月混合(FOF)是恒越基金旗下的唯一一只FOF產品。成立之初,該基金規模為9576.55萬元;2021年三季度末,該基金規模曾短暫超過1億元,此后一路縮水;最后運作日的該產品規模僅有2947.30萬元。三年存續期內,該基金總收益率為-37.17%。
Wind數據顯示,恒越匯優精選三個月混合(FOF)已經是今年以來宣布清盤的第11只FOF產品。除中歐盈選進取3個月持有、國投瑞銀興順3個月持有、新華精選成長主題3個月持有期、浙商匯金卓越優選3個月、鵬華長樂穩健養老一年外,其余FOF均因未滿足發起式產品成立三年后資產凈值不低于2億元的要求而清盤。
今年8月以來,南方景氣楚薈3個月持有、博時養老目標日期2035三年持有、銀河悅寧穩健養老目標一年持有、南方浩升穩健優選6個月持有、中歐星選一年持有等多只FOF的資產凈值連續低于5000萬元,基金管理人已發布公告提示可能觸發基金合同終止情形。
在產品端頻頻亮起清盤紅燈的同時,管理端的人才隊伍也在不斷調整。今年以來,浦銀安盛基金陳曙亮、匯添富基金袁建軍、國泰君安資管丁一戈、平安基金易文斐、招商基金雷敏、博時基金麥靜、農銀匯理基金周永冠等多位FOF基金經理,均已卸任旗下所有產品。部分基金經理管理規模一度高達百億元以上,卸任前規模已普遍縮水至不足三成。
生不逢時與惡性循環
回溯國內FOF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2021年至2022年,FOF管理規模跟隨權益市場行情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規模一度突破2000億元。然而近年來總體規模持續下滑,截至今年6月末,FOF整體規模已不足1400億元。
盈米基金研究院量化研究員張琦煒分析,權益市場長期震蕩是FOF規模萎縮的主要因素。不少公募FOF都有主動權益基金的配置比例(下限)限制,同時也有業績基準做考核,實際上不可能做幅度特別大的擇時操作,仍以做相對收益為主。外加權益市場輪動速度加快等因素,對于偏配置思路的FOF產品短期影響較大。
滬上某大中型公募機構FOF基金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早期很多FOF產品在實際運作中沒有按照投資基準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產生了非常大的偏離。“尤其對于機構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偏離會導致他們難以對FOF產品進行風險收益特征的刻畫,會使得其投資組合面臨非常大的風險暴露,所以FOF在機構端的口碑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該FOF基金經理坦言,FOF本來就有較高的投資門檻,投資者對于投資收益、回撤、波動等多方面需要整體進行考量,所以零售端本來就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接受和認可這樣的產品類型。再加上近些年市場行情較為極端,很多FOF產品階段性跑輸主流指數,那么對于更看重短期收益的零售端而言,FOF產品就更難得到認可。
FOF從誕生之初,就被公募行業賦予實現資產配置的厚望。但在該FOF基金經理看來,市場上真正具有資產配置意識和資產配置能力的人才非常少,很多FOF基金經理其實只是在做輪動策略,而缺乏宏觀研判與統籌,這也導致FOF相較于其他類型基金沒有體現出明顯的優勢。
“而且這樣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很多FOF產品的管理規模非常迷你,基金經理認為規模小、更靈活,更方便做輪動,迷你規模加速觸發了FOF基金經理的短視行為。”雖然做資產配置的核心邏輯并不難,就是“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但是該FOF基金經理直言,其實很多基金管理人無法辨別資產配置和擇時輪動的區別。
對于那些選擇清盤的FOF產品,該FOF基金經理認為,這和政策規定要求基金公司自行承擔資金運營成本密切相關。相比其他類型的基金,FOF需要獨立的基金會計系統支持,所以基金公司需要組建專門的基金會計團隊來負責,所以就會涉及規模效應的問題。如果FOF業務規模太小,那么公司付出的人力成本可能很難覆蓋,可能就會選擇清盤。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和多家公募機構的交流中還了解到,目前國內FOF基金經理的門檻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很多中小型公募機構本身FOF業務規模就不大,公司能夠給出的條件一般,有些招聘來的FOF基金經理水平較為一般,所以該領域里面的人才流動較為頻繁是很正常的事,部分從業者還會覺得在中小型機構的從業性價比較低。
不做偏離基準的資產配置
結合近期FOF的持倉情況來看,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梳理發現,其中債券類資產占比較高,而例如大宗商品、REITs等資產占比較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充分體現出資產配置的優勢,但這種情況也和目前的市場環境以及投資者的認可度有關。
不過,張琦煒注意到,目前FOF的資產配置組合覆蓋面正在擴大。此前,FOF的資產組合以國內“股+債”為主,而目前已經包含了國內權益固收、海外權益固收、商品等多類資產,特別是以美股為代表的海外權益ETF以及諸多美元債產品等已經進入不少FOF的重倉配置名單。總體來看,大部分產品很少進行大幅擇時,受制于合同規定、風險等級要求以及QDII額度等問題,也不會出現過大倉位超配的情況。
雖然目前市面上FOF產品線的定位還不是特別清晰,但業內多家頭部FOF團隊達成了基本的共識,就是要根據投資基準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
張琦煒建議,FOF需要找好產品定位,優化考核標準,尤其低風險的FOF相對來說更適合做成絕對收益導向產品,應該淡化全市場排名考核的影響。部分靈活型、股債平衡型產品更應該發揮倉位靈活擇時等優勢,將不同產品的定位差異化,形成不同特色。
在天相投顧基金評價中心看來,FOF的特點是分散投資和大類資產配置,未來FOF領域也應該圍繞這兩點進行創新,比如提升專業能力,力爭選擇出能夠創造超額收益的基金標的,同時積極開拓新的可投資產,比如在REITs、大宗商品、海外投資基金等方向不斷深耕,避免單一風格過度集中,對基金資產進行充分地分散,體現出FOF的優勢,得到投資者認可。
王鶴靜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