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鄉村振興,見證美麗蝶變;聚焦湖北,讀懂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通過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村地區發生巨大變化、農民幸福指數顯著提高。為立體展現湖北農村地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新發展、新風貌、新活力。央廣網湖北頻道特別策劃推出《和美鄉村 荊楚畫卷》主題報道,以調研采訪形式,深入荊楚大地田間地頭,為您解讀鄉村振興的“湖北密碼”。

央廣網宜昌12月19日消息 山環水繞,層巒疊嶂;嶺嶺柑橘,兩岸花香。在“屈原故里”宜昌市秭歸縣,有這么一個村莊,全村不到1600人,家家戶戶種“柑橘之王”臍橙,并圍繞臍橙開展了一系列生產經營活動,以一枚橙子撬動產業振興“橙”就美好未來,這就是龍口村。

鳥瞰宜昌市秭歸縣水田壩鄉龍口村(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一樹臍橙養活一村人

山上,76歲的姜從橋在果園里招呼游客采摘,看著熙熙攘攘的人群露出欣慰笑容;山腰,47歲的王英和她的丈夫正在把一箱又一箱新鮮的臍橙裝進“小火車”運下山;山下,王英的22歲兒子小姜正在自家開辦的農家樂中為四方來客端上鮮榨橙汁。

王英一家是龍口村遠近聞名的“多面手”,臍橙種植、農家樂、觀光采摘果園、民宿都有涉及,圍繞一枚小小的橙子做足文章。王英告訴記者,2022年她家依靠橙子相關產業獲得近18萬元的收入。

龍口村村民能全身心投入橙子產業,離不開政府和農技專家的支持。據龍口村村支書徐東介紹,1978年國家批準秭歸建設2萬畝臍橙出口基地,“柑橘之父”章文才為秭歸引進12個優良品種臍橙,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栽種。

“20世紀80-90年代,一斤橙子能換幾斤米。跟著種橙子就像種金果子。幾代農科院專家多次走進田間地頭宣傳指導,農民們漸漸都改種了臍橙。”徐東說。

臍橙樹上的三道嫁接切口(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在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村民們根據海拔氣候特征和品種適應性,調優種植結構,擴大早熟、晚熟品種,逐步探索出立體布局、帶狀分布的秭歸臍橙種植區域布局。

果園里,臍橙樹上的嫁接切口十分顯眼,而這三道切口見證了秭歸臍橙“廣柑—羅臍—紐荷爾—倫晚”的三次品種改良。

據悉,目前龍口村 “春有倫晚,夏有夏橙,秋有九月紅,冬有紐荷爾”,實現四季有鮮橙穩定供應,果農收入穩定性和持續性大大提高。

與此同時,鄉政府引進軌道運輸“小火車”以機械替代人力,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軌道運輸“小火車”裝滿了橙子(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過去,一趟只能背100斤橙子下山,我自己一天最多只能背3000斤,上下山來回爬60趟,累得不行。現在‘小火車’一趟500斤,一天隨隨便便能運1萬-2萬斤。” 胡輝說。

截至目前,龍口村共架設單軌16條,總長度6700米,服務果農約220戶,覆蓋約450畝果園,大大助力了果農降本增效。

搭載數字經濟發展快車

“一年好景君須記,又是一季橙黃橘綠時!歡迎大家來我的家鄉做客賞景!”果園里,沐浴著初冬溫暖的陽光,“80后”村民宋金娥在翠綠的枝條間載歌載舞。

現在身為龍口知名網紅“娥子姐姐”的宋金娥,原本卻是“兩眼一抹黑”的農業新手。“就算村里橙子品質高、市場廣、種植技術成熟,可當初我既不懂種也不懂賣,無處下手。”為了拓展銷路,她自學直播技巧,嘗試通過直播、網店、短視頻等時興的數字經濟渠道銷售臍橙。

央廣網記者與龍口村村支書在宋金娥的直播間參與助農直播(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記者看到宋金娥直播間互動區里,來自浙江、湖南、廣東等地的網民紛紛留言詢價。宋金娥驕傲地說:“我們秭歸臍橙歷來名聲在外,是品質的保障。倫晚上市后更是成為‘香餑餑’,單價高、銷路廣。直播間很多外地人買過之后都成了常客。”

經過不懈努力,宋金娥僅僅用兩畝不到的土地,就創造出近4萬元的年毛利潤。

據了解,龍口村像宋金娥這樣的緊跟時代潮流以網絡宣傳打開銷路的果農還有許多。村里建設多處集文化休閑功能于一體的直播平臺,通過孵化當地主播、邀請知名網紅等方式打通線上銷路。今年以來,已有多名百萬粉絲大V到龍口村進行直播助農,推動秭歸臍橙火熱“出圈”,一時吸粉無數。

種植品種改良、運輸條件改善、銷售渠道增加,龍口村臍橙畝產量及產值成倍增長。據悉,2022年龍口村年產值約6000萬元,其中90%和臍橙相關,實現了“一樹臍橙養活一村人”。

碩果累累的臍橙樹(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文旅開發延展產業鏈

走出“娥子姐姐”的果園,藍天白云,青山綠水,一個個彩色滑翔傘從頭頂飛過,傳來歡聲笑語。

“您看,河對岸那個巨大的橙子圖案草坪,就是我們滑翔傘項目的降落點。”水田壩鄉政府工作人員朱義璋指著天上的滑翔傘給記者講起了他和龍口村的故事。

“每次來龍口都能發現新的點位。比如這一次來停車場,車位畫上了一些可愛的臍橙圖案,下一次來,墻上多了些臍橙種植相關的繪畫,再下一次來,又多了個農產品超市、柑橘工作室等等。”朱義璋感慨。

“90后”的他是秭歸人,自2022年返鄉工作至今,親眼見證了龍口村文旅產業的巨變。

據他介紹,近年來,秭歸開展了吒溪河鄉村振興示范區的建設,開展農文旅深度融合精品鄉村旅游業的建設,許多新的景觀和項目拔地而起,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吒溪河沿岸彩色的建筑(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站在龍口村的果園,環視四周,漫山遍野除了綠色的果樹,還有橙色的田間步游道,復古紅的小火車,銀色的運輸單軌;抬眼望去,對岸水田壩鄉集鎮上繽紛多彩的墻面,讓人仿佛看到了充滿地中海風情的歐式小鎮;遠山上,一幢幢高山民房側面那特色墻繪栩栩如生。

“村內垃圾定時收集統一處理、道路硬化路面拓寬升級、房屋外立面刷新等措施使得整個鄉鎮、村莊煥然一新。”徐東介紹,村莊基礎設施的改善不僅提高了村民幸福感,更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旅游體驗,游客在品嘗美食的同時還能欣賞到美麗的鄉村風光。

當地在人居環境改善和文旅項目開發上下的功夫直接反饋在文旅客流量上。王英告訴記者,2022年剛開始辦農家樂,她只當副業運作,僅開設3個包間用來招待果販。

“沒想來的不僅有果販,還來了很多游客。”以至于僅開張4個月,她農家樂的月均收入就達到了6000元,包間漸漸不夠用,許多游客甚至提出住宿需求,王英看行情大好才重視起來建設民宿。

據悉,目前龍口村已有兩個農家樂一個民宿。明年將繼續圍繞“中國橙谷·環吒溪湖4A旅游度假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引進民營資本,擬一期投資500萬元建設民宿酒店,努力打造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示范區。

風光秀麗的龍口村及對岸水田壩鄉集鎮(央廣網發 周志愿 攝)

近年來,龍口村搶抓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機遇,發展成效卓著。以走活鄉村治理“一盤棋”、共繪和美鄉村“一幅畫”、共建產業發展“一條鏈”的“三個一”工程為抓手,深入貫徹“共同締造”鄉村治理理念,推動臍橙產業提檔升級。

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讓鄉村既有“面子”,也有“里子”;讓村莊既有“顏值”,也有“氣質”;讓群眾既有“品位”,也有“品德”。龍口村先后在各級考核評估中獲得認可,并榮獲了“湖北省生態村”“湖北省鄉村振興示范村”等稱號。

監制:李歡 張卓

視頻:左洋

記者:黃韻臻

支持:宜昌市秭歸縣融媒體中心 周志愿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