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三亞8月1日消息(記者 索迪)“各位朋友,‘海莉’這兩天的狀態又有好轉,可以自主下潛、自主進食。”微信群里,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工作人員興奮地和大家分享擱淺短肢領航鯨“海莉”的最新消息。
今年7月18日晚,一頭短肢領航鯨在三亞海棠灣一處海灘擱淺,三亞市多部門緊急響應,將其送至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進行救助,取名“海莉”。在大家悉心照料下,“海莉”的狀態正逐步好轉,目前已可以自主下潛、自主進食。
擱淺的短肢領航鯨(央廣網發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供圖)
擱淺領航鯨被送至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救治(央廣網發 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供圖)
最初的9天情況并不樂觀
“剛開始救治的時候,‘海莉’的身體很虛弱,生殖系統還有感染的跡象。”藍絲帶海洋保護協會秘書長蒲冰梅說。
7月19日的血檢指標顯示:“海莉”孕酮素高出正常水平,疑似懷孕,身體脫水較為嚴重,但B超檢查沒有看到明顯的胎兒骨骼以及胎心波動。
由于當時“海莉”還不能自主漂浮和進食,志愿者們需要輪流值守,在水下托舉著它,防止它突然側翻溺水。同時,救治團隊每天要為“海莉”輸液,灌胃魚漿,并口服添加營養藥及保護胃黏膜、補血等藥物。
志愿者在水下托舉“海莉”(央廣網記者 索迪 攝)
7月22日,“海莉”體力增強,可以脫離浮具和人員輔助保持平衡。但直到7月26日,救助的第9天,“海莉”還沒有自主進食的欲望,讓所有人不禁擔心。
“不主動進食,體力就很難恢復,‘海莉’和之前救助的‘海棠’不一樣,‘海棠’當時雖然外傷很多,但第3天就能自主進食了。”蒲冰梅說。
目前已能自主進食和漂浮
7月27日上午,“海莉”開始張嘴主動進食,這讓所有人都暫時松了口氣。同時,“海莉”也可以脫離人員和浮具的輔助,大部分時間自主漂浮。
“海莉”自主漂浮(央廣網記者 索迪 攝)
“海莉”主動吃的第一口食物是三亞海昌水野救助中心保育員江建軍投喂的。當天上午,江建軍本打算繼續用灌胃方式幫助“海莉”進食,覺察到“海莉”有捕捉食物的反應行為,他就把魷魚投到“海莉”面前,很快“海莉”就張開嘴巴吞食下去。這一動作也讓在場人員很是興奮。
7月31日,記者來到三亞海昌生物保育中心,正好趕上“海莉”的午飯時間。現場,“海莉”正在池里享用美餐,偶爾歪頭主動尋找投入水中的魷魚,憨態可掬。
“海莉”自主進食(央廣網發 李思聰 攝)
休息室里,蒲冰梅和海昌集團生物健康管理負責人乜英奎探討“海莉”的下一步救助計劃。此次乜英奎也專門從上海趕赴三亞,負責“海莉”救治工作。
“之前主要是對‘海莉’進行抗感染的治療。目前‘海莉’血檢還沒有恢復正常,體溫也忽高忽低不穩定,下一步還是要對它進行提高免疫力、補氣血的治療方案,近期做完血液檢測及B超無問題后可以考慮轉入戶外大池。”乜英奎說,目前“海莉”能夠自主進食,證明救治方向是對的,自主進食后“海莉”的恢復速度會加快。
300多名志愿者愛心接力
救助“海莉”,是一場全力奔赴的愛心“接力賽”。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有300多名有潛水經驗的志愿者參與救助守護“海莉”。
“‘海莉’的身體很虛弱,它無法自主保持身體平衡,我們都知道領航鯨是哺乳動物,所以我們召集很多有潛水經驗的志愿者來幫助它維持身體平衡,防止它側翻溺水。”蒲冰梅說。
志愿者需每天按8個時段分組輪崗,在治療池托舉“海莉”,幫助“海莉”維持身體平衡。治療池的海水水溫保持在18攝氏度至20攝氏度之間,身體泡在治療池半個小時后,就會感到一些冰涼。尤其是后半夜,對身體是一種考驗。但大家沒人喊苦累,反而覺得很開心。
“很幸運能參與到‘海莉’的救助工作中來,我是專程從武漢趕過來的。在這里,持潛水證的意義已不止于潛水。”志愿者宗賀笑著說。
李思聰是三亞固定翼飛機駕駛員。記者在現場見到他的時候,他正在給“海莉”備餐。只見他嫻熟地從冷庫里拿出魷魚,在解凍的同時還在鋪上一層冰塊,流程像極了餐館后廚備菜,他說這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證魷魚的新鮮口感。“從年初救助‘海棠’,到現在照顧‘海莉’,這半年來我都是盡量減少飛行次數,可以有更多時間留在這邊幫助新加入的志愿者完成工作。”
志愿者給“海莉”備餐(央廣網記者 索迪 攝)
“‘海莉’目前每天吃的食物是魷魚和鯡魚,加起來重約12公斤。”志愿者王悅琪承擔著采購魷魚的任務。她說,為了挑到新鮮魷魚,自己不光學會了看色澤和聞味道,還會撕下一小條魷魚肉先替“海莉”試吃,“必須‘慣孩子’,給它吃最好的。”
“我們計劃盡快清理戶外大池,近期做完血液檢測及B超,沒問題后轉入戶外大池,觀察一段時間后盡快進行專家評估,檢測各項指標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具備放歸條件。希望‘海莉’早日放歸大海,到時候我們再去大海里探訪它。”蒲冰梅望著正在進食的“海莉”說。
相關報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