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上午,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小雨淅淅瀝瀝,依然不時有游人到訪。“阿妹,買包大葉茶不?”見有人路過,村民王偵攀熱情地推銷起自家種植的“露水山牌”茶葉。
沒錯,他給自產自銷的茶葉注冊了商標。
“可不止這個,我們的茶葉還統一設計了外包裝和標簽,通過了食品安全檢驗。”王偵攀說,這意味著,“露水山牌”茶葉不再是只能擺在自家貨架銷售的“山貨”,而是可以走出深山、走進商超的品牌產品。
如今在毛納村,像王偵攀一樣有了標準化意識的村民不在少數。
2022年11月,省市場監管局牽頭啟動“標準化+生態文明鄉村”毛納樣板項目建設,在毛納村專門設立質量基礎設施工作站和標準化技術服務隊,派駐服務專員上門指導,推動該村運用標準化方式組織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
“過去,我們的茶葉都是散賣,沒有包裝也沒有生產標準,雖說口感好,但卻賣不上價錢。”毛納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有壽說,不僅是茶葉,村民們自家釀的山蘭酒等農產品也都是“粗放生產”。
如何由“粗”到“精”?《五指山熱帶雨林大葉茶》3項團體標準,以及《毛納手工紅茶加工技術規程》《山蘭酒(糯米酒)》等6項團體標準的相繼發布,讓當地特色產品生產經營實現了有“標”可依、有“準”可循。
“茶葉按標準生產后,游客買起來更放心,銷量好了不少。”王偵攀透露,最近,他正向服務隊專員咨詢如何申請在茶葉外包裝上添加商品條形碼,“有了商品條形碼后,我的茶葉就能走進大型商超,走向更大的市場。”
越來越“標準”的,不僅是毛納村的農產品。
“我們還編制了當地政府和村民看得懂、用得到、有效果的《“標準化+生態文明鄉村”毛納樣板建設技術標準支撐體系》,為毛納村產業升級增效、基礎設施建設、村容村貌改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指南。”省市場監管局標準化技術服務隊專員孫林芳介紹。
旅游服務有了標準,村務管理有了標準,基礎設施建設也有了標準……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如今,毛納村走出一條標準化支撐鄉村振興的創新路徑,推動鄉村質量提升、產業升級、環境優化和農民增收。
2023年,毛納村接待游客量超20萬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突破百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在‘標準化+生態文明鄉村’毛納樣板研究基礎上,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充分發揮毛納樣板在海南省生態文明鄉村標準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帶動作用。”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李夢瑤)
關注精彩內容